“莲白回锅肉喷香,还有免费的营养汤,在这里吃饭比家里还热闹!”每天上午10点后,渠县渠南街道万兴社区老年食堂里,老人们围坐餐桌拉家常的场景,成为当地养老服务的生动缩影。
记者从渠县民政局老龄股获悉,该县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0.2335万人,占总人口的25.32%。近年来,渠县以“老有所享、老有所乐、老有所为”为目标,持续完善养老服务、社会保障、健康支撑体系,让越来越多老年人拥有了丰富多彩的幸福生活。
老有所享:小食堂撬动大民生,养老服务更贴心
“政府补5元,自己掏不了多少,吃得还健康。”在万兴社区老年食堂,82岁的李大爷拿着餐盘排队打饭,餐盘里的肉沫粉条、家常茄子热气腾腾。食堂负责人雷建飞介绍,食堂采用“政府补一点、慈善捐一点、企业让一点、个人付一点”的运营模式,实施阶梯式惠民政策,中午60岁至89岁老人每餐补助5元,90岁及以上老人补助10元,极大减轻了老年人的经济负担。
如今,这样的“老年食堂”在渠县已建成运营5个,累计服务老年人超10万人次,就餐满意度达98%以上。不仅如此,部分社区老年食堂还配套了书报架、阅览室、棋牌桌等设施,让老年人在解决吃饭难题的同时,多了一个休闲娱乐的“暖心港湾”。
老年食堂的建设,只是渠县优化养老服务体系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该县创新推进养老机构“公建民营”改革,破解公办养老机构硬件老旧、服务滞后、床位闲置等问题;积极落实医保经办服务下沉,稳步推进高龄补贴发放,让老年人社会保障更坚实;深化医养结合发展,扩大预防保健服务供给,便捷看病就医流程,切实解决老年群体“吃饭难、养老难、看病难”等急难愁盼问题。
老有所乐:服务更周到,晚年生活更精彩
“每天有人检查身体,还能和老伙伴聊天、看节目,在这里住得比家里还开心。”在渠县乐康养护院,86岁的张福珍老人半靠在床背上,接受医生的日常检查。今年9月底,张福珍不慎跌倒致股骨骨折,家人得知渠县有“喘息服务”政策后,立即为她申请了10天临时托养服务。“护理员贴心照顾,节日还有文艺活动,老人恢复得好,我们也放心。”张福珍的家人说。
渠县乐康养护院院长王晓红介绍,“喘息服务”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,为符合条件的失能老人家庭提供专业照护,让长期照料者得到休息,自今年9月实施以来,已覆盖10余个乡镇。这一服务,正是渠县提升老年人幸福感的生动实践。
为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,渠县常态化开展“敬老月”系列活动,通过文艺联欢、健康义诊、公益理发、政策宣传等形式,传递对老年人的关怀;制定28条老年优待规定,老年人凭身份证办理优待证后,可在就医、交通、旅游等方面享受便利;推进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适老化改造,开设老年人便捷就医通道;实行老年教育全免费,先后举办太极拳(剑)培训、掼蛋比赛、桌上冰壶球比赛、中国象棋比赛、门球比赛等特色活动,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充满欢声笑语。
老有所为:银龄献余热,基层治理添活力
“不仅能享受服务,还能为社会出份力。”家住渠县东城社区的退休教师李阿姨,是当地“天府银龄”志愿服务队的一员,每月都会参与关爱留守儿童、社区环境整治等活动。如今,像李阿姨这样的老年志愿者,在渠县越来越多。
为鼓励老年人发挥余热,渠县不断完善志愿服务激励与管理机制,组建科技兴农、产业帮扶、电商助农、文化宣传、乡风文明、红色教育、关爱留守儿童及空巢老人等9支特色老年志愿服务队,深入开展“天府银龄”志愿服务活动。今年以来,全县老年志愿服务队已开展活动40场次,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走出家门,在基层治理中发光发热,实现了从“受助者”到“奉献者”的转变,真正做到老有所为。
从优化养老服务到丰富精神生活,从强化社会保障到鼓励银龄奉献,渠县正以实打实的举措,织密老年友好型社会保障网,让20万老年人的幸福生活更有质感、更有温度。(王彦力)